<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子魚論戰 左丘明

            子魚論戰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子魚論戰翻譯及注釋

            翻譯
              楚軍攻打宋國以援救鄭國。宋襄公將要迎戰,大司馬公孫于是勸阻說,“上天遺棄商朝已經很久了,君王要振興它,不可,赦免楚國吧。”襄公不聽。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戰。宋軍已經排成戰斗的行列,楚國人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子魚說:“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陣勢,(子魚)再次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楚軍)擺好陣勢(宋軍)才攻擊楚軍。宋軍大敗,宋襄公大腿受傷,國君的衛士被殺絕了。

            國人都責備宋襄公。襄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俘虜頭發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借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雖然是亡國者的后代,(也)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子魚說:“主公不懂得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敵人)因地勢險阻而未成陣勢,這是上天幫助我們;阻礙并攻擊他們,不也可以嗎?還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現在強大的,都是我們的敵人。即使是年紀很大的人,能俘虜就抓回來,還管什么頭發斑白的敵人?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來鼓舞戰斗的勇氣,教戰士掌握戰斗的方法,就是為了殺死敵人。(敵人)受傷卻還沒有死,為什么不能再殺傷他們?如果憐惜(他們,不愿)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如一開始就不傷害他們;憐惜頭發斑白的敵人,不如(對敵人)屈服。軍隊憑借有利的時機而行動,鑼鼓用來鼓舞士兵的勇氣。利用有利的時機,當(敵人)遇到險阻,(我們)可以進攻。聲氣充沛盛大,增強士兵的戰斗意志,攻擊未成列的敵人是可以的。”

            注釋
            (1)宋公:宋襄公,名茲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鄭,這年冬天宋楚兩軍交戰于泓.。
            (2)大司馬:掌管軍政、軍賦的官職,這里指公孫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這)城縣西。
            (4)既:已經。
            (5)濟:渡過。
            (6)司馬:統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此指目夷,字子魚。
            (7)告:報告。
            (8)陳:通“陣”,這里作動詞,即擺好陣勢。
            (9)敗績:大敗。
            (10)股:大腿。
            (11)門官:國君的衛士。
            (12)咎:怪罪,歸罪,指責。
            (13)重(chóng從)再次。
            (14)禽:通“擒”,俘虜。二毛:頭發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險也。言不迫人于險。
            (16)寡人:國君自稱。亡國之余:亡國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擊鼓(進軍)名詞做動詞。
            (18)勍(qíng)敵:強敵,勁敵。勍:強而有力。
            (19)隘:這里作動詞,處在險隘之地。
            (20)贊:助。
            (21)成列:排成戰斗行列.
            (22)胡耇(gǒu茍):年紀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還管什么頭發花白的敵人。
            (24)明恥:使認識什么是恥辱.教戰:教授作戰的技能。
            (25)愛重傷:憐憫受傷的敵人。
            (26)服:(對敵人)屈服。
            (27)三軍崐:春秋時,諸侯大國有三軍,即上軍,中軍,下軍。這里泛指軍隊。用:施用,這里指作戰。
            (28)金鼓:古時作戰,擊鼓進兵,鳴金收兵。金:金屬響器。聲氣:振作士氣。
            (29)儳(chán讒):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

            子魚論戰簡析

            在此篇文章中,體現了宋襄公是個目光短淺的君主。既然要講仁慈,為何要與人為敵呢?既然為敵了,卻偏又講起仁慈來了。實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對敵人講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方可講得,否則不但受了傷,丟了性命便是連講仁慈的本錢也喪失了啊。再不,就必須消敵于無形,我不為人人之敵,人人亦不以我為敵,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對敵人的仁慈,也正是對自己的殘忍,子魚在此之間,倒顯得很倒霉,輔佐了這樣一個‘婦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繪的是一個迂腐,愚昧的君主。

            子魚論戰創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國為爭奪中原霸權,在泓水邊發生戰爭。當時鄭國親近楚國,宋襄公為了削弱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楚國出兵攻宋救鄭,就爆發了這次戰爭。當時的形勢是楚強宋弱。戰爭開始時,形勢對宋軍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謂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條不放,拒絕接受子魚的正確意見,以致貽誤戰機,慘遭失敗。子魚的觀點和宋襄公的迂執形成鮮明對比。子魚,宋襄公同父異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張抓住戰機,攻其不備,先發制人,徹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樣才能奪取戰爭的勝利。

            文章前半部分敘述戰爭經過及宋襄公慘敗的結局,后半部分寫子魚駁斥宋襄公的迂腐論調:總的先說“君未知戰”,后分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駁“不禽二毛”、“不重傷”,最后指出正確的做法。寥寥數語,正面反面的議論都說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陳念固封、頑鈍愚閉,徒假諸于仁義之名而籠諸侯之心。而戰爭豈容此迂腐之輩。既無審時度勢之能,又無慧眼獨具之才。枉費興兵侵鄭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魚等賢暴殄于糞土之墻。春秋霸主乃此像乎?況無實力為后盾,天焉不棄。若真有仁義之心,以次而對天下黎庶,舉廣義、攜良材。何苦宋國不強,霸業不成。

            悲亦,心術不正且不智,不敗而何?

            縱觀子魚所論句句中肯,切于要害,無虛飾矯言。皆以戰爭實務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淪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學,豈不惋惜。

            此一子魚,而萬千子魚皆無逢于燕昭之黃金臺。

            此一襄公,而萬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淪中。

            千秋如此,萬世依然。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子魚論戰 左丘明

            先秦

            泉水 佚名

            閱讀(193)

            泉水原文: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孌彼諸姬,聊與之謀。出宿于泲,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飲餞于言。載脂載轄,還車言邁。遄臻于衛,不瑕有害?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游,以寫我

            先秦

            采蘋 佚名

            閱讀(197)

            采蘋原文: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采蘋翻譯及注釋翻譯哪兒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采藻?就在積水那淺沼。什么可把東西放?有那圓筥和

            先秦

            有狐 佚名

            閱讀(165)

            有狐原文: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有狐翻譯及注釋翻譯狐貍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橋上。我的心里真憂愁,你的身上沒衣裳。狐貍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淺

            先秦

            女曰雞鳴 佚名

            閱讀(168)

            女曰雞鳴原文: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女曰雞鳴翻譯及注釋翻譯女說:“公雞

            先秦

            承宮樵薪苦學 佚名

            閱讀(153)

            承宮樵薪苦學原文:承宮,瑯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尋之。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承宮樵

            先秦

            蜉蝣 佚名

            閱讀(162)

            蜉蝣原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蜉蝣翻譯及注釋翻譯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飛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鮮明奪目。嘆其生苦短我心溢滿憂傷,我將如何安排人生

            先秦

            七月 佚名

            閱讀(176)

            七月原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七

            先秦

            神女賦 宋玉

            閱讀(184)

            神女賦原文: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玉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玉異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夢若何?”玉對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寐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

            先秦

            綢繆 佚名

            閱讀(179)

            綢繆原文: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綢繆翻譯及注釋翻譯一把柴火扎得緊,天上三星亮晶

            先秦

            鶴鳴 佚名

            閱讀(179)

            鶴鳴原文: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鶴鳴翻譯及注釋翻譯幽幽沼澤仙鶴鳴,聲傳四野真亮清

            先秦

            簡兮 佚名

            閱讀(186)

            簡兮原文: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左手執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簡兮翻譯及注釋翻譯鼓聲擂得震天響,盛大萬舞要開場,正是

            先秦

            苛政猛于虎 佚名

            閱讀(180)

            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過泰山側 ,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出自《

            先秦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及弟子 撰

            閱讀(212)

            墨子怒耕柱子原文: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將上太行,以驥與牛駕,子將誰策?”耕柱子曰:“將策驥也。”墨子曰:“何故策驥也?”耕柱子曰 :“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墨子怒耕柱子翻譯

            先秦

            殷其雷 佚名

            閱讀(178)

            殷其雷原文: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翻譯及注釋翻譯聽那隆隆的雷聲,在南山的陽坡震

            先秦

            鄭伯克段于鄢 左丘明

            閱讀(215)

            鄭伯克段于鄢原文: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

            先秦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閱讀(165)

            燭之武退秦師原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

            先秦

            曹劌論戰 左丘明

            閱讀(168)

            曹劌論戰原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

            <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5.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