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詞牌格式
宋詞有很多詞牌,每個詞牌有相應的詞譜,寫宋詞必須按照詞譜寫。
詞譜規定了整首詞的句子結構組成,比如:一首詞分為幾段,每段多少句,每一句幾個字,什么地方押韻,什么地方不押韻,每個字所在的位置應該是平聲還是仄聲,等等。 看起來很復雜,因為宋詞最開始是配樂演唱的,按照某一詞牌寫宋詞就相當于按照一個譜好的曲子填入歌詞,哪個地方應該是升調,那個地方是降調,哪個地方停頓,那個地方轉折,都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填。
否則的話,就違背了詞牌的原意,算不得正宗的填詞。 而且,詞牌的平仄排列表現出的先天的韻律上就有一種隱約的情感傾向,如果你的詞能夠和詞牌本身的情感傾向相符合,做到聲意相諧,就算是很好的符合了填詞的本意。
2.宋詞的格式及寫法求教
宋詞是有嚴格的聲律的,所以比詩更有音樂性。
您提出的幾種詞牌的格律如下: 所用符號:“-”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 ①《卜算子》 +||--(句)+|--|(韻)+|--||-(句)+|--|(韻) +||--(句)+|--|(韻)+|--||-(句)+|--|(韻) ②《西江月》 +|+--|(句)+-+|--(韻)+-+||--(平)+|--+|(仄) +|+--|(句)+-+|--(韻)+-+||--(平)+|--+|(仄) ③《一剪梅》 +|--+|-(韻)+|--(句)+|--(韻)+-+||--(句)+|--(句)+|--(韻) +|--+|-(韻)+|--(句)+|--(韻)+-+||--(句)+|--(句)+|--(韻) ④《漁家傲》 +-+--||(韻)+-+|--|(韻)+|+--||(韻)-+|(韻)+-+|--|(韻) +-+--||(韻)+-+|--|(韻)+|+--||(韻)-+|(韻)+-+|--|(韻) ⑤《如夢令》 +|+--|(韻)+|+--|(韻)+||--(句)+||--|(韻)-|(韻)-|(疊)+||--|(韻)。
3.請教:宋詞的格式寫法
其實你可以去找一些專業的詞譜書籍來看,比如龍榆生的《唐宋詞格律》(/gushi/cipu.htm)等等,里面都記錄了上百個詞牌的格律規范,一個一個地找多麻煩。
這里隨意帖上《白香詞譜》中的前十個范例給你。(○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一、菩薩蠻·閨情 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二、憶秦娥·思秋 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疊三字)○○▲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疊三字)○○▲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三、調笑令·宮詞 王建團扇,○▲團扇, (疊句)○▲美人并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 (換平韻)⊙○⊙●○△誰復商量管弦。⊙●○○●△弦管, (上句末二字顛倒,換仄韻)○▲弦管, (疊句)○▲春草昭陽路斷。
⊙●⊙○⊙▲四、長相思·別情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五、更漏子·本意 溫庭筠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 (換平韻)●○△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 (換仄韻)○⊙▲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 (換平韻)●○△夢君君不知。
●○○●△六、攤破浣溪沙·秋恨 李景 (南唐中主)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七、憶江南·懷舊 李煜 (南唐后主)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八、搗練子·秋閨 李煜 (南唐后主)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九、相見歡·秋閨 李煜 (南唐后主)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 (換仄韻)●⊙▲理還亂,⊙○▲是離愁。
(換前平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十、浪淘沙·懷舊 李煜 (南唐后主)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宋詞中有多少寫作格式
一字句的平仄 (1)多是虛字,如:“難”、“故”、“但”、“正”、“又”、“漸”、“更”、“甚”、“乍”、“尚”“況”、“且”、“方”、“縱”等。
動詞也有:“把”、“向”、“指”、“對”、“望”、“著”、“看”、“念”、“嘆”、“標”、“料”、“想”、“悵”、“恨”、“怕”、“問”等。 (2)多是仄聲,且多是去聲。
· 二字平仄 (1)平仄或(第一字平,第二字仄) 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平平式 如:“年年.如社燕,飄流泊翰海,來寄修椽。”
· 三字句平仄 (1)平平仄 如:“吹涼葉。”“人如削”、“憑閑久” (2)平仄仄 如:“佳麗地,南朝盛事準現?”“天且住”。
(3)仄平平 如:“鬢微霜”“玉川迷,路東西。” (4)仄仄仄 如“似夢里,淚淚滴” (5)仄平仄 如“漢江側,月弄仙人佩聲” · 四字句的平仄 (1)平平仄仄 如:云南歸雁、樓西飛雁 仄仄平平 如:樓鎖輕煙、木落霜州 (2)仄平平仄——最普遍、常見(第三字必平) 如:漢家陵闕、江山如畫、天南游客 (3)平仄平仄——也是常見的 如:遺蹤何在、人在何處?枝上同宿 (4)平平仄平——也是常見的 如:從今又添、云窗靜掩 · 五字句平仄 (1)五字律句平仄 即五言律詩平仄 仄仄平平仄 如:垂楊系馬,此地曾經別 平平仄仄平 如: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平平平仄仄 如:玉階空佇立 仄仄仄平平 如:獨自莫憑闌 (2)五字拗句的常見現象 平仄仄平仄 如:明月幾時有……起舞弄清影 仄平平仄平 如:有人樓上愁 露華濃濕衣 仄平平平仄 如:有深深良愿 望秦關何處 · 六字句平仄 (1)仄仄平平仄仄 如:莫厭悲歌笑語 我欲乘風歸去 (2)平平仄仄平平 如:臨分敗筆題詩 傷心千里江南 (3)仄仄仄平平仄 如:晚雨未摧宮樹 轉使客情如醉 (4)六字句常見的兩種拗句 仄平平仄平仄 如:晚來無限蕭瑟 一時多少豪杰 平平仄仄平仄 如:西風萬里無限 關河夢斷何處 · 七字句平仄 (1)與七言律詩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平林默默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斷續寒飐斷續風,縱使古條似舊垂 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楚客欲呵瑤瑟怨,那上少年今在否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岸花零落鷓鴣啼,小窗和雨夢梨花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格式)點點波間冷云照 (2)不合平仄常規的拗句 仄平仄仄仄仄仄 如:酒旗息鼓甚處市 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露螢清夜照書卷 · 八字句平仄 (1)一字和七字句組合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如:度|綺燕流螢斗雙語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2)二字句和六字句組合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如: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3)三字句和五字句組合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 如:芳草郊|燈明閑凌濘 · 九字句平仄 (1)三、六字句式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如: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如: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 (2)六、三句式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3)四、五句式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惟有林前|銀炷照啼痕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野渡再橫|楊柳得蔭濃 · 十字句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最好是|一川應月光流渚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歌舞地|清天滿目成秋苑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如: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 十一字句平仄(最長的) (1)六、五句式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何人為寫悲壯|吹角鼓城樓 (2)四、七句式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如: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5.請教:宋詞的格式寫法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
一般來說,詞調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而詞牌與題目用“·”隔開,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并且各不相同。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闋(片)以上的。
一首詞有的只分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分片是由于樂譜的規定,是因為音樂已經唱完了一遍。
片與片之間的關系,在音樂上是暫時休止而非全曲終了。
一首詞分成數片,就是由幾段音樂合成完整的一曲。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闋(片)像對聯一樣相對)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長短句也是詞的別稱。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6.詞有時會不符合上述規律,因為早期是和著曲子寫的,因此它最注重的還是與曲的配合。(蒙元時期,詞與曲是兩相和的,因為元曲與詞差不多,只是曲沒有闕,詞有闕。)
7.一般按字數將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8.字聲配合更嚴密。
詞的字聲組織基本上和近體詩相近似,但變化很多,而且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
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
在音樂吃緊的地方更須嚴辨字聲,以求協律和美聽。
6.書法作品中古詩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書法書寫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標點。
從正文開始寫,一直寫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還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錄的古詩詞題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有個人署名和摘錄的日期,如若空間不足,則可以適當省略詩詞題目,就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可省略書寫的日期。
題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則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個半字開始書寫。
書法作品格式詳解: ⒈斗方 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紙對裁兩份,二尺高二尺寬,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稱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豎行書寫的正方形的作品。
書寫內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為行列多,篇章布局時應十分強調上下左右的大小、開合、呼應及節奏變化等。
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動。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能與正文平齊。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開 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
呈長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四尺三開。
若用五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五尺三開。以此類推,同是三開,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開一般為三尺畫面(實際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開則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開畫面的面積為四尺。 ⒊對幅 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式樣。
通常兩幅成對懸掛。如書法對幅,稱“字對”或 “對聯”。
明清繪畫有“畫對”,是兩幅大小相等的屏條,成對懸掛。也有廳堂正中掛中堂立軸畫,兩邊分掛“字對”,或中間懸掛中常立軸書法,兩側懸掛“畫對”。
⒋中堂 中堂是豎行書寫的長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為68CM*45CM)。
因為尺幅比較大,所以需要創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體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要使它們之間主次有別,相應生輝。
落款切忌暄賓奪主。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數行,上下均不宜與正文平齊。
印章要小于款字,蓋印一般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蓋在款字的下方,也可蓋在款字左側。 ⒌條幅 條幅是豎行書寫的長條作品。
尺寸一般為一張整宣紙對裁。安排章法時,應能根據書體的特點,精心構思,立意要新。
在創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落款要錯落有致,自然生動。
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宜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于款字,蓋印一般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也可蓋在款字左側。
條幅常見的格式有兩種: ①寫成兩行或三行的。兩行的格式。
左右兩行均靠紙的左右兩邊寫,中間留出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聯系節奏,以及兩行間的彼此呼應。
落款通常寫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應略高于第一行末一個字。 款字可寫一行或兩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間的相互關系,穿插映帶及節奏變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兩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寫款,款字應短于正文,上下不宜與正文平行。
②居中寫一行(少字數)的。書寫內容一般為格言、警句或一句詩詞等。
字數較少,寫時要注意字的開合及節奏變化,以求生動。落款可分單款、雙款。
單款一般寫在左側中間的位置。款字內容包括書寫時間、作者的名號,也可只寫作者名或號。
印章蓋在款字下方,一般以兩方為宜,印與印之間要適當拉開距離。 落雙款,上款寫在作品的右側中間偏上的部分,一般寫創作作品的時間,若是贈送作品,則需寫明被贈者的名或號,稱謂及雅正、惠存,清賞等字樣。
擴展資料: 書法傳統創作樣式的落款與鈐印 落款源于“款識”。原本是青銅器上的銘文對澆鑄這一器皿原由的說明。
后延用為對書畫作品作者及內容的說明。落款內容為作者姓名(包括字、號)、時間、書寫內容甚至包括書寫地點、環境或氣候、心情等。
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 作者姓名稱為下款。
書作贈送對象稱為上款。上款一般不寫姓只寫名字,以示親切,如果是單名,姓名同寫。
在姓名下還要寫上稱謂,一般稱“同志”、“先生”,再下面寫“正之”、“正書”、“指正”或“囑書”、“囑正”、“雅正”、“惠存”等。 上款可寫在書作右上方或正文結束以后,但上款必須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
一般不與正文齊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創作之前,首先要選擇所書寫的內容,內容要求健康、積極向上,也可寫古代或當代詩詞或名句。
內容確定后可考慮書寫形式,是寫中堂、對聯、橫幅、條幅還是冊頁、斗方;是寫大字還是小字,寫幾行,紙多大,還要留下落款的位置。 正文內容不可齊邊頂頭書寫,四周要留有空白。
中堂、對聯、條幅這些豎式書作上下留白(稱天頭、地。
7.詩詞的書寫格式
詩詞的書寫格式為: 五言絕句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詩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詩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擴展資料: 古音和今音的對照,大概是這樣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聲約等于古音的平聲,今音的第三第四聲,約等于古音的仄聲。
具體來講講四聲。四聲,這里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
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里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話的聲調來說,共月四個聲調: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個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參考資料:詩詞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