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秀”的詩句有哪些
1、《田家》聶夷中 —— 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2、《接客僧》沈雁冰 —— 雁蕩應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稱贊。贊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蕩樂忘返。
3、《終南望余雪》祖詠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4、《更漏子》晏幾道 —— 憐晚秀,惜殘陽,情知枉斷腸。
5、《鷓鴣天》蔡松年 —— 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
6、《折桂令》喬吉 —— 崔徽休寫丹青,雨弱云嬌,水秀山明。
7、《越調·小桃紅》王惲 —— 平陽好處是汾西,水秀山挼翠。
8、《仙宮房內對聯》曹雪芹 —— 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
9、《與張折沖游耆阇寺》王昌齡 —— 釋子彌天秀,將軍武庫才。
10、《詠苧蘿山》李白 ——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2.描寫牌坊的詩句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郭沫若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一九六四年歲首題為襄陽隆中諸葛草廬,寄自北京什剎海,郭沫若”。《出師表》:即建興五年諸葛亮出祁山伐曹魏前上后主劉禪的表。
《梁父吟》:樂府《楚調曲》名,屬齊地土風。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諸葛亮藉以寄托自己的抱負。 垂功劉氏業;遺范漢家風。
——李鐸題武侯祠 李鐸,當代書法家。落款署有“湘醴李鐸為襄陽隆中諸葛故居撰聯,甲子孟夏于隆中”。
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垂:流傳。
劉氏:劉備父子。業:統一大業。
范:楷模,典范。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965年1月題武侯祠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創始人之一,原國家副主席。(注)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
一番晤對:指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策。千百年來,“三顧茅廬”一直被視為禮賢下士的典范,而《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
董老對此大加謳歌。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黎天才集杜甫句題武侯祠 黎天才,1863年出生,民國將領,曾任職于張學良手下。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上。
道:立國策略和治國方略。羲皇:神話傳說中的帝王,一作伏羲、宓犧、包犧。
傳說他很有圣道,教人們結網捕魚,造字畫卦。聯句集杜甫詩句,上聯見《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下聯出自杜甫《醉時歌》。
二表深心透武略;三分鼎足見文韜。 ——王學仲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正廳兩側楹柱。
透:顯露。武略:武藝,即治國理民、戰略戰術方面的才華。
文韜:文才。二表:指前、后《出師表》。
三分,指預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對》。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
——閻鈞天題武侯祠 聞鈞天,湖北浠水人,花鳥畫家。此聯落款署有“壬戌七月,閻鈞天八十三歲時書”。
現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問鼎: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后遂以問鼎喻篡奪。
《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這里借喻策劃重振漢室,一統天下。
當年正氣扶元氣;萬世人心仰赤心。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靜軒,襄樊人,在書法、美術、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偏廳“三義殿”門側楹柱。元氣:中國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
《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這里借喻漢統。
空山蘋藻思靈澤;故國松楸夢惠陵。 ——佚名題武侯祠抱膝夢回梁父吟;鞠躬淚灑老臣心。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抱膝:《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吟”。宋劉光祖《祭諸葛丞相文》:“究厥抱膝,伊呂比縱”。
三顧草廬知節操;兩出師表見精忠。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節操:氣節,操守。
左思《詠史》:“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聯句意為:三顧方知亮氣節,兩表反映臣忠心。
岡枕南陽,依舊田園談泊;統開西蜀,尚留遺像清高。 ——佚名題武侯祠 這副對聯是建筑武侯祠時嵌入大殿正門兩側的。
南陽:南陽郡,東漢屬郡之一,時轄37縣,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隆中當屬南陽郡鄧縣所轄,故稱。
大猷是經,謀國早讀隆中對;談泊明志,慕公好為梁父吟。 ——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重修諸葛武侯祠落成紀念,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謹志”。
大猷:道術,法則。鄭玄箋:“猷,道也”。
《書經·周宦》:“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經:被推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典籍。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曹立庵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
兩表:前、后《出師表》。一對:《隆中對》。
酬:酬謝。鼎足:比喻三分鼎峙,猶如鼎之三足。
《史記·淮陰侯列傳》:“天下三分,鼎足而居”。孚:為人信服。
《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國家;武侯祠敬先賢,先賢作楷模。
——佚名題武侯祠滄海正橫流,策筆敢忘天下計;云霄一羽毛,耕桑長見古人心。 ——徐源泉題武侯祠 徐源泉,湖北黃岡人,生活于民國時期。
此聯落款“癸酉季夏重建武侯祠落成。黃岡徐源泉”橫流:海水四處奔放,這里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
云霄一羽毛:指鸞鳳。這里稱諸葛亮的才干和品德于萬古的歷史長河中像在高空中飛翔的鸞鳳。
見:顯現。畫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辱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李云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上,落款署有“民國甲戊孟秋,黃岡李云題”。畫:謀劃,預定。
三分:天下三分。博望:古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祁山:在甘肅祁縣東,漢代在西漢水北岸筑城,即今祁山堡,為軍事必爭之地。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
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曾助孫策創立孫吳政權,后輔孫權。司馬:司馬懿,魏大臣,多智謀,善權變,數與諸葛亮戰。
《晉書·宣帝紀》:“亮數挑戰,帝(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孟獲:三國時彝族首領之一。
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他被七擒七縱,心悅誠服。后仕蜀。
草廬。
3.描寫牌坊的詩句有哪些
1. 《杏花天》
宋代:朱敦儒
聽蟬翦葉迎秋燕。畫戟散、金鋪開遍。清風占住秦箏怨。樓上衙牌易晚。
飛雨過、繡幕盡卷。借水沈、龍涎旋碾。金盆弄水停歌扇。涼在冰肌粉面。
2. 《葬西施挽歌》
唐代:王炎
西望吳王國,云書鳳字牌。連江起珠帳,擇地葬金釵。
滿地紅心草,三層碧玉階。春風無處所,凄恨不勝懷。
3. 《阮郎歸》
宋代:廖剛
因戲作云。乙未云間舟中。
月橋風檻水邊居。畫樓三鼓初。草堂收拾讀閑書。起看清夜徂。
閑想像,盡躊躇。玉牌金字鋪。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4. 《蠻州(一作杜牧詩,題云蠻中醉)》
唐代:張籍
瘴水蠻中入洞流,人家多住竹棚頭。
一山海上無城郭,唯見松牌記象州。
5. 《【雙調】水仙子 贈李奴婢》
元代:夏庭芝
麗春園先使棘針屯,煙月牌荒將烈焰焚,實心幾辭卻鶯花陣。誰想香車不甚
隱,柳花亭進退無門。夫人是夫人分,奴婢是奴婢身,怎做夫人?
4.關于旗袍走秀的古詩詞
關于旗袍走秀的古詩詞如下: 1.詠旗袍 窈窕淑女著錦袍,玲瓏曲線領風騷。
香軀柔柔階前靠,笑意盈盈抬酥腳。 丹唇未啟聞音到,身姿不移醉梅桃。
美眉若想體嬌嬈,著裝還須俏旗袍。 2.詠旗袍女(一)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3.詠旗袍女(二)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4.詠旗袍女(三)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癡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5.詠旗袍女(四) 旗袍獨特有品性,紅塵初妝山河嬌; 面龐碾碎夢無常,荏苒歲月鑄哀嚎。
6.詠旗袍女(五) 白云山上白云飄,旗袍美女齊過招; 綠柳新荷雨里搖,亭亭玉頸小蠻腰。 7.詠旗袍女(六) 青竹曾記白云游,不見人兒現媚嬌, 玲瓏體態碎步裊,自古美人穿旗袍。
8.詠旗袍女(七) 窈窕淑女著旗袍,玲瓏曲線領風騷, 香軀碎步階前靠,笑意盈盈暮與朝。 9.詠旗袍女(八) 丹唇未啟聞音到,身姿婀娜醉果桃; 新寵若想體嬌嬈,著裝還須俏旗袍。
10.詠旗袍女(九) 東方女子穿旗袍,天光云影步履嬈; 有緣相遇天崖角,蒼海明月驚鴻鳥。 11.詠旗袍女(十) 安然度過一世秋,青絲沒冢滄桑笑; 溫婉韻致身上嬈,悲哀喜慶綿味道。
12.五律.旗袍 綠柳風中擺,新荷雨里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
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
13.《激流三部曲》巴金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 14.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著旗袍的女子,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15.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蕓蕓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
5.白居易描寫市,坊的詩句
賣炭翁
白居易十分同情人民疾苦,在此僅以《賣炭翁》為證。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上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赦,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