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中的詩以幾言為主
《詩經》多以四言為主.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 詩經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是“五經”之一.《詩經》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詩經》表現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2.詩經全文
《詩經·鄭風·子衿》
原 文
青青子衿,①
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
子寧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
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
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④
在城闕兮。⑤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1,
踴躍用兵2。
土國城漕3,
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4,
平陳與宋5。
不我以歸6,
憂心有忡7。
爰居爰處8?
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詩經 衛風 伯兮》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死生契闊10,
與子成說11。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詩經·小雅·鹿鳴》三首
鹿鳴之什
○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
四牡騑騑,啴々駱馬。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將父。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駪々征夫,每懷靡及。
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
我馬維骃,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
《詩經·周頌》
1.《清廟》:
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2.《維天之命》: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3.《維清》:
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4.《烈文》:
烈文辟公!錫茲祉福,惠我無疆,子孫保之。無封靡于爾邦,維王其崇之。念茲戎功,繼序其皇之。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3.《詩經》的內容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一部現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它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詩歌305首,其中6首為笙詩,只有題目,沒有詩,故又稱“詩三百”.只有題目共四五百年間的民間歌謠(風)、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頌辭(頌).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其中的風是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正樂,其中的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樂.《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其中直陳其事叫賦;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叫興.《詩經》表現手法上分為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 《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詩的內容包括: 風(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bèi、墉yōng、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huì、曹、豳bīn) 多半是經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齊、楚、韓、趙、魏、秦),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雅(二雅:大雅、小雅) 唐抄本 詩經 三種(22張)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 頌(三頌:周頌、魯頌、商頌) “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4.詩經的詳細資料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編集 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
《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詩經》305 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
《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
《詩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 8 歲 。 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
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
《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
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 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
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 ; 《 國風 》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當產生于春秋時期。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思想內容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
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 》、《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 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
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爭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 》、《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
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 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
另如《邶風·谷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 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周禮·春官·大師》云:“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六詩在《毛詩序》中又作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
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例如《豳風·七月》、《衛風·氓》都是賦體:前者鋪敘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后者倒敘了棄婦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了棄婦的哀怨和決絕。
又如《魏風·碩鼠》、《邶風·新臺》都是比體: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無恥的衛宣公比作大癩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極大的諷刺之意。另如《周南·關雎 》、《魏風·伐檀》都是興體:前者以貞鳥雎鳩的“關關”叫聲起興,聯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隸們的“坎坎”伐木聲起興,聯。
5.詩經中的優美句子
《詩經》經典名句集錦(43句)001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003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詩經·周南·兔罝》004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005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召南·草蟲》006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007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008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邶風·綠衣》009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010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詩經·邶風·凱風》011 胡為乎泥中!《詩經·邶風·式微》012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詩經·邶風·北門》013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014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015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01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0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018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019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衛風.氓》020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021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022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023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024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02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026 河水清且漣猗.《詩經·魏風·伐檀》027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028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29 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秦風·無衣》030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陳風·月出》031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032 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經·豳風·七月》033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03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詩經·小雅·天保》035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036 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詩經·小雅·南山有臺》037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詩經·小雅·鶴鳴》03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3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詩經·小雅·斯干》040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041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04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043 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詩經·小雅·白華》。
6.《詩經》創作背景及其大致簡介.
親,《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漢朝毛亨、毛萇曾注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省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詩經》的作者的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內文,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