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是在什么時候被稱為“經”
我只聽說劉向收集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楚辭》,從沒聽說劉向整理《詩經》啊!??
在各家看法中,大致認為《詩》被稱為《詩經》是從西漢開始的,因為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被認為是孔子編修過的《詩》就成了儒家經典,所以稱為《詩經》,確切是那一個人開始稱呼,沒有考證確定過。
但是孔子編訂《詩經》這種說法也值得懷疑,《史記·孔子世家》說,詩原來有三千多篇,經過孔子的刪選,成為后世所見的三百余篇的定本。這一記載遭到普遍的懷疑。一則先秦文獻所引用的詩句,大體都在現存《詩經》的范圍內,這以外的所謂“逸詩”,數量極少,如果孔子以前還有三千多首詩,照理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再則在《論語》中,孔子已經反復提到“《詩》三百”(《為政》、《子路)等篇),證明孔子所見到的《詩》,已經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現在見到的樣子差不多。要之,《詩經》的編定,當在孔子出生以前,約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只是孔子確實也對《詩經》下過很大功夫。《論語》記孔子說:“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記》的文字,也說了同樣的意思。這表明,在孔子的時代,《詩經》的音樂已發生散失錯亂的現象,孔子對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樂的原狀。他還用《詩經》教育學生,經常同他們討論關于《詩經》的問題,并加以演奏歌舞(見《論語》和《墨子·非儒》)。這些,都說明孔子編修這種說法值得懷疑,但是孔子的做法對《詩經》的流傳都起了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詩經》是在什么時候被稱為“經”
《詩經》是在西漢被稱為“經”。先秦稱為《詩》、或《詩三百》。漢武帝時尊為經典,此后才稱為《詩經》。
在各家看法中,大致認為《詩》被稱為《詩經》是從西漢開始的,因為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被認為是孔子編修過的《詩》就成了儒家經典,所以稱為《詩經》,確切是那一個人開始稱呼,沒有考證確定過。但是孔子編訂《詩經》這種說法也值得懷疑,《史記·孔子世家》說,詩原來有三千多篇,經過孔子的刪選,成為后世所見的三百余篇的定本。
3.詩經被稱為經是在哪個朝代
在各家看法中,大致認為《詩》被稱為《詩經》是從西漢開始的。
因為西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被認為是孔子編修過的《詩》就成了儒家經典,所以稱為《詩經》,確切是那一個人開始稱呼,沒有考證確定過。
釋義: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稱“詩”或“詩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