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國風·鄭風·子衿》+全文白話譯文
《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
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 擴展資料: 賞析: 由于孔子曾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經學家便將《詩經》的每首詩都套上“思無邪”的靈光圈,致使一部《詩經》競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書。如此篇《子衿》,《毛詩序》認為“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
孔穎達疏進一步解釋說。 “鄭國衰亂不修學校,學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陳其留者恨責去者之辭,以刺學校之廢也。
經三章皆陳留者責去者之辭也。”可是在詩中實在看不出什么“學校廢”的跡象。
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詩。”(《詩集傳》)倒是看出這是男女相悅之辭,糾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說。
《子衿》那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代表了愛情中最真摯的感慨。后來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了這一句,并做了更好的創造,畫龍點睛的運用了這一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意思是說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2.選自《詩經.鄭風》中的子衿這首詩采用了怎樣的敘述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么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3.《詩經》暑期誦讀篇目: 1.《關雎》 2.《相鼠》 3.《淇奧》 4.《蒹葭》
1.
關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
相鼠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3.
淇奧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4.
蒹葭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5.
秦風·無衣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6.
子衿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7.
小雅·鹿鳴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8.
采薇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9.
黍離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10.
桃夭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4.古詩詞朗誦材料
這些是網上找的
照鏡見白發
張九齡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發年.
誰知明鏡里,
形影自相憐.
古詩歌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5、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7、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風·碩人)
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詩經·衛風·碩人)
1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鄘風·相鼠)
1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詩經·小雅)
14、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5.適合朗誦的詩歌
短歌行 作者: 曹操 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南朝樂府詩的代表作是《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 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 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 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 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 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 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 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 蓮子青如水。 置蓮懷袖中, 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 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 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 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 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 吹夢到西洲。 。
6.詩經
《詩經·子衿》的讀后感 【原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本詩的詩旨,確實如《毛詩序》認為:“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
朱熹認定本詩詩旨為“淫奔之詩”,正是朱熹對儒家學問的一知半解之處。本詩的春秋筆法難度,在一個‘子’字。
‘子’,十二地支之起手式也,難道就指固定的張三李四嗎?以一‘子’而代‘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就是以一貫之,怎么解釋?我不懂,自己體會,我只知道學也。
要讀懂《周易》,必須正確解出《詩經》;要正確理解《論語》,也必須在正確解出《詩經》基礎之上。孔子的春秋筆法,難度就在‘一二三’ 個字的正確理解之間,“嘗一臠肉,而知一鼎之調;知滴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
君子敏而求之,載馳載驅間,貴玉賤珉,采采卷耳也!”我的春秋筆法,自許超顏回而不‘比羞’(媲貅),當仁不讓也。媲貅,君子周而不比,要‘比’就能納‘周’(周,《周南》也)而行。
今人總是以平面觀察世界,連語言都平面化,何其愚昧無知也。求易舍難,總要求不付出努力而坐享其成,有這樣的美差嗎?如果問我寫這些文字有什么用,對不起,我不知道你要怎么用?劉禹錫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則明。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出,智慧之水自然不泛濫成災;龍之不出,智慧之水如覆水難收也。
為簡化過程,我裁《子衿》、《短歌行》、《陋石銘》、《論語》,執‘經營四方,四方攸同'之道而采,讀后感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越陌度阡,舍用相存。
舍之則藏,用之則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挑兮達兮,在城闕隱。
7.詩經鄭風子衿讀后感
別人的思想永遠不能代替你的,少年,給你提供一點參考,我手寫我心哦~題解:女子在城闕盼望情人到來。
[原文]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④在城闕兮。⑤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城樓上啊。一天不見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注釋]①子:男子的美稱。
衿:即襟,衣領。②嗣音:傳音訊。
③佩:這里指系佩玉的綬帶。④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
⑤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 【賞析】 由于孔子曾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經學家便將《詩經》的每首詩都套上“思無邪”的靈光圈,致使一部《詩經》競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書。
如本篇《子衿》,《毛詩序》認為“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孔穎達疏進一步解釋說:“鄭國衰亂不修學校,學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陳其留者恨責去者之辭,以刺學校之廢也。
經三章皆陳留者責去者之辭也。”可是我們在詩中實在看不出什么“學校廢”的跡象。
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詩。”(《詩集傳》)倒是看出這是男女相悅之辭,糾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說。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
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
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
近人吳闿生云:“舊評:前二章回環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
(《詩義會通》)雖道出此詩章法之妙,卻還未得個中三昧。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
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她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
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自,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
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本詩已開其先。所以錢鐘書指出:“《子衿》云:‘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于人也。
已開后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管錐編》) (陳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