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原文: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翻譯及注釋

            翻譯
              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時為趙國將軍的廉頗率領趙軍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晉升為上卿,從此他以英勇善戰聞名于諸侯各國。藺相如,趙國人,他是趙國的宦官首領繆賢家的門客。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書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同大將軍廉頗以及諸大臣們商量:如果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騙;如果不給他,又恐怕秦國來攻打。尚未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尋找一個能到秦國去回復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繆賢回答說:“微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勸阻我不要去,問我說:‘您怎么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情愿跟您交個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于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在您是從趙國逃亡到燕國去,燕國懼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幸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可以出使。”于是趙王立即召見,問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請求交換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說:“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它。”趙王說:“得了我的寶璧,不給我城邑,怎么辦?”相如說:“秦國請求用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衡量一下兩種對策,寧可答應它,使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趙王說:“誰可以前往?”相如說:“大王如果無人可派,臣愿捧護寶璧前往出使。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寶璧留給秦國;城邑不能歸趙國,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趙王于是就派遣藺相如帶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臺上接見藺相如,相如捧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寶璧傳著給妻妾和左右侍從看,左右都高呼萬歲。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用城邑抵償趙國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給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幾步靠在柱子上,怒發沖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寶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說給我們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議的結果是不想把寶璧給秦國。但是我認為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騙,更何況是大國之間呢!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寶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么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臺觀上接見我,禮節十分傲慢;得到寶璧后,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我。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取回寶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寶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寶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寶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并召來有司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給趙國。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用欺詐手段假裝給趙國城邑,實際上趙國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懼怕貴國,不敢不奉獻出來。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璧。”秦王估量,畢竟不可能強力奪取,于是就答應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背約不給城邑,便派他的隨從穿上粗麻布衣服,懷中藏好寶璧,從小路逃出,把寶璧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賓的大典禮,宴請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來到后,對秦王說:“秦國從穆公以來的二十余位君主,從沒有一個是能切實遵守信約的。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所以派人帶著寶璧回去,已從小路回到趙國了。況且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即就會把璧送來。如今憑著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讓給趙國,趙國哪里敢留下寶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是應該被誅殺的,我愿意接受湯鑊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從長計議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覷,發出苦笑之聲。侍從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機說:“如今殺了相如,終歸還是得不到寶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趙國,趙王難道會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最終還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見了相如,大禮完后讓他回了國。

            相如回國后,趙王認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賢大夫,出使諸侯國,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為上大夫。此后秦國并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不給秦國寶璧。

            此后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殺死兩萬人。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想在西河外的澠池與趙王進行一次友好會見。趙王害怕秦國,打算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顯得趙國既軟弱又膽小。”趙王于是前去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和趙王訣別說:“大王此行,估計路程和會談結束,再加上返回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就請您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的妄想。”趙王答應了,便去澠池與秦王會見。秦王飲到酒興正濃時,說:“我私下里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您奏瑟一曲!”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一起飲酒,令趙王彈瑟。”藺相如上前說:“趙王私下里聽說秦王擅長秦地土樂,請讓我給秦王捧上盆,來相互為樂。”秦王發怒,不答應。這時藺相如向前進獻瓦缻,并跪下請秦王演奏。秦王不肯擊缻,藺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如果我自殺,脖頸里的血可以濺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從們想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睜圓雙眼大聲斥罵他們,侍從們都嚇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興,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頭來招呼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的大臣們說:“請你們用趙國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獻禮。”藺相如也說:“請你們用秦國的咸陽向趙王獻禮。”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也未能壓倒趙王。趙國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因而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以后回到趙國,由于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作為趙國的將軍,我有攻戰城池作戰曠野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無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揚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后,不愿意和廉頗相會。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常聲稱有病,不愿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后。沒過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藺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于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向藺相如抗議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頗傳出壞話,而您卻害怕躲避著他,膽怯得也太過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眾人都說:“廉將軍比不上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如今我們倆相斗,就如同兩猛虎爭斗一般,勢必不能同時生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后面罷了!”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二人終于相互**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注釋
            1.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趙國君主,名何。
            2.陽晉:齊國城邑,在今山東菏澤西北。
            3.上卿:戰國時期諸侯國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4.宦者令:宦官的首領。
            5.舍人:有職務的門客。
            6.和氏璧:戰國時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發現的,故名。事見《韓非子·何氏》。
            7.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則。
            8.遺(wèi):送。
            9.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10.亡走燕:逃到燕國去。
            11.何以知燕王:根據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你)。
            12.境上:指燕趙兩國的邊境。
            13.幸于趙王:被趙王寵愛。幸,寵幸。
            14.乃:卻,竟然。
            15.束君歸趙:把您捆綁起來送還趙國。
            16.肉袒伏斧質:解衣露體,伏在斧質上。袒,脫衣露體。質,同“锧”,承斧的砧板。
            17.宜可使:可供差遣。宜,適宜。
            18.不:同“否”。
            19.曲:理屈,理虧。
            20.均之二策:衡量這兩個計策。均,衡量。之,這。
            21.寧許以負秦曲:寧可答應,而讓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
            22.奉:捧著。
            23.完璧歸趙:讓璧完整無損地歸還趙國。
            24.章臺:秦離宮中的臺觀名。
            25.奏:進獻。
            26.美人:指秦王的姬妾。
            27.償趙城:把十五城補償給趙國。
            28.瑕:玉上的斑點或裂痕。
            29.卻立:倒退幾步立定。
            30.怒發上沖冠: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起了冠。形容極其憤怒。
            31.負:倚仗。
            32.布衣之交:平民間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稱布衣。
            33.逆:拂逆,觸犯。
            34.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節制飲食,表示虔誠,叫做齋戒。
            35.書:指趙王的復信。
            36.庭:同“廷”,朝堂。
            37.嚴:尊重,敬畏。
            38.修敬:致敬。
            39.列觀(guàn):一般的臺觀,指章臺。不在朝堂接見,說明秦對趙使的不尊重。
            40.急:逼迫。
            41.睨(nì):斜視。
            42.辭謝:婉言道歉。
            43.固請:堅決請求(相如不要把璧撞破)。
            44.有司:職有專司的官吏。
            45.案圖:查明地圖。案,同“按”。
            46.都:城邑。
            47.特:只,只是。
            48.詳為:假裝做。詳,同“佯”,假裝。
            49.共傳:等于說公認。
            50.設九賓:一種外交上最隆重的儀式。有儐相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賓,同“儐”。
            51.舍:安置。
            52.廣成傳(zhuàn):廣成,賓館名。傳,傳舍,賓館。
            53.衣(yì)褐:穿著粗麻布短衣,指化裝成平民百姓。
            54.徑道:小路。
            55.繆公:即秦穆公。繆,同“穆”。
            56.堅明約束:堅決明確地遵守信約。約束,信約。
            57.間(jiàn):抄小路,與上文“從徑道亡”相應。
            58.立:立刻。
            59.就湯鑊(huò):指接收烹刑。湯,沸水。鑊,大鍋。
            60.孰:同“熟”,仔細。
            61.嘻:苦笑聲。
            62.因而厚遇之:趁此優厚地款待他。
            63.卒廷見相如:終于在朝堂上接見藺相如。
            64.畢禮而歸之:舉行完廷見的外交大禮然后送他回國。
            65.拔石城:攻取石城。石城,故址在今河南林州西南。
            66.為好:修好。
            67.西河外澠(miǎn)池:西河,黃河西邊。澠池,今河南澠池。
            68.欲毋行:想不去。
            69.訣:告別。
            70.度道里會遇之禮畢:估算前往澠池的路程和會談完畢的時間。道里,路程。
            71.絕秦望:斷絕秦國要挾脅迫的念頭。
            72.好音:喜歡音樂。
            73.瑟:古代樂器,形似琴而較長大。通常配有二十五根弦。
            74.御史:官名。戰國時御史專管圖籍,記載國家大事。
            75.秦聲:秦國的音樂。
            76.盆缻(fǒu):均為瓦器。缻,同“缶”。秦人敲打盆缶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77.刃:刀鋒。這里是殺的意思。
            78.叱:喝罵。
            79.靡:倒下,這里指后退。
            80.懌(yì):愉快。
            81.為秦王壽:祝秦王長壽,指向秦王獻禮。
            82.竟酒:直到酒宴完畢。
            83.盛設兵:多布置軍隊。
            84.右:上。古人以右為尊。
            85.相如素賤人:指藺相如這個人做過太監的家臣,向來微賤。素,素來,向來。
            86.爭列:爭位次的高下。
            87.引車避匿:將車子調轉躲避。
            88.舍人:指藺相如的門客。
            89.相與:一起,共同。
            90.孰與秦王:與秦王相比怎么樣?孰與,與……相比。孰,誰,哪一個。
            91.駑:愚笨,拙劣。
            92.負荊:背著荊條,表示愿受鞭打。
            93.因:通過。
            94.將軍:當時的上卿兼職將相,所以廉頗這樣稱呼藺相如。
            95.刎(wěn)頸之交:指能夠共患難、同生死的朋友。刎頸,殺頭。刎,割。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文言現象

            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質”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3.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4.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查、察看。
            5.設九賓禮于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6.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7.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8.為一擊缻。“缻”通“缶”,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9.詳為予趙城。“詳”通“佯”,假裝。

            一詞多義

            ①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琴聲(演奏)
            ②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是)
            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④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作為)
            ⑤拜為上卿(擔當)

            ①秦貪,負其強(倚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在)
            ②君幸于趙王(被)
            ③故燕王欲結于君(和)
            ④歸璧于趙(到)
            ⑤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對象,無意義)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拉引)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僥幸)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傳”與“示”)

            ①逆強秦之歡(歡心)
            ②絕秦趙之歡(交情)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顧吾念之(只是)

            ①其勢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無人(如果)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趁機)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因跪請秦王(于是,就)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種文體)
            ②舍相如廣成傳(傳舍,賓館)
            ③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遞)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傳頌)

            ①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跟從)
            ②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

            ①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①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誰,哪一個)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聞名)
            ②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聽說)

            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
            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①怒發上沖冠(向上)
            ②臣乃敢上璧(獻上)

            古今異義
            ⑴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憂慮,擔心。今義指害病;災禍)
            ⑶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人)
            ⑸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今義指向前發展進步)
            ⑺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⑻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
            ⑼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
            ⑽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今義指鄙視,輕視)
            ⑾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今義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⑿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義:美女)
            ⒀明年復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今義指(將來的)明年)
            ⒁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里到那里今義指以前)
            ⒂茤計欲亡走燕 (竊:古義私下里今義指偷東西 走:古義指逃走今義指走路)
            ⒃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古義好好招待今義優厚的待遇)
            ⒄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古義:門客 今義:客人)

            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乃前曰;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進缻(前:走上前)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③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④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⑤懷其璧(懷,懷揣著)
            ⑥臣乃敢上璧(上,獻上)
            ⑦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⑧臣語曰(語,告訴)
            ⑨趙王鼓瑟(鼓:彈奏)
            ⑩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嘻:驚怒時發出的聲音,這里作動詞)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
            ④怒發上沖冠(上:向上)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畢,使……完畢;歸,使……回去)
            ⑤以絕秦望(以:用……來;絕,斷絕)
            ⑥歸璧與趙(歸:使……歸)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為之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使……急)
            f.形容詞作名詞:
            ①而絕秦趙之歡(歡,友好關系)
            ②寧許以負秦曲(曲,理虧之責)
            g.動詞作名詞:
            ①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盟約)

            特殊句式
            a.判斷句:(常見句型:……者……也,……也)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翻譯: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藺相如者,趙人也
            ④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何者?嚴大國之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⑧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⑨我為趙將
            b.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于”字表被動(翻譯:而您被趙王寵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字表被動
            ③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見……于”被動
            ④使不辱于諸侯 “于”字表被動
            c.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語后置:
            1、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求可使報秦者人)
            ③介詞(短語)后置:
            1、拜送書于庭(于庭拜送書)
            2、以勇氣聞于諸侯(以勇氣于諸侯聞)
            3、故燕王欲結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結)
            4、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臣頭今與璧于柱俱碎矣)
            5、設九賓于廷(于廷設九賓)
            6、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于)境上(臣嘗從大王與燕王于境上會)
            7、會于西河外澠池(于西河外澠池會)
            d.省略句
            1、傳(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
            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
            4、(繆賢)對曰:“臣嘗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歸趙
            6、相如既歸,趙王以(之)為賢大夫

            成語總結
            1價值連城: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2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澠池之會:也作“澠池之功”,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勛。后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勛。
            4布衣之交:平民之間的交往、友誼。也指顯貴與無官職的人相交往。
            5負荊請罪:〖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意義〗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6 刎頸之交:〖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意義〗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7怒發沖冠:〖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意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8白璧微瑕:〖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
            〖意義〗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美中不足。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鑒賞

            《廉頗藺相如列傳》生動刻畫了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嘆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跡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征為核心展開描述。正如他在本傳傳末所論贊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也。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在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事件進行描述時更是緊緊扣住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這一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層層襯染,極力蓄勢,造成人物形象的張勢。司馬遷在文中極盡渲染之能事,層層蓄勢,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勢為己用之睿智:為國紓難,利用國際輿論,借使秦負曲之勢,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償城,相如以“璧有瑕,請指示王”誆得玉璧后,抓住秦王貪婪的弱點,欲以璧擊柱,借“秦恐璧破”之勢威脅秦王;抓住秦國二十余君“不堅明約束”之過,借理在我方之勢,使人懷璧歸趙;澠池之會,借“五步之內以頸血濺大王”之勢,逼秦王就范,為一擊缶;借“趙亦盛設兵以待秦”之勢,迫使秦不敢動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馬遷筆勢陡轉:多謀善斷、意氣風發的藺相如竟對無理取鬧的廉頗一再退忍避讓,連門客都感到羞愧。當門客要離開他時,才袒露他“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懷。相如的絕頂智慧和賢相風采凸現在讀者的眼前。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時代背景

            本文節選自《史記·廉頗藺(lìn)相如列傳》。原為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等人的合傳。這是原傳的第一大部分。列傳,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一種體例,用來記敘帝王、諸侯以外的歷史人物的事跡。

            戰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并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盡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戰國后期是封建割據,諸侯紛爭最嚴重的時期。趙國處在四戰之地,尤其是西鄰強秦的威脅最大。本篇記敘廉頗、藺相如在這種歷史情況下,西抗強秦,為趙國的安全和尊嚴所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寫了他們二人為維護趙國的利益,彼此搞好團結的事跡。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司馬遷

            兩漢

            文侯與虞人期獵 劉向

            閱讀(247)

            文侯與虞人期獵原文: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文侯與虞人期獵翻譯及注釋翻譯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

            兩漢

            塞翁失馬 劉安

            閱讀(241)

            塞翁失馬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

            兩漢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佚名

            閱讀(243)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原文: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兩漢

            畫蛇添足 劉向

            閱讀(204)

            畫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

            兩漢

            鳳求凰 司馬相如

            閱讀(256)

            鳳求凰原文:其一:【琴曲出自王實甫《西廂記》】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兩漢

            上邪 佚名

            閱讀(265)

            上邪原文: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翻譯及注釋翻譯上天呀!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長存此心永不褪減。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

            兩漢

            鴻門宴 司馬遷

            閱讀(258)

            鴻門宴原文: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

            兩漢

            李延年歌 李延年

            閱讀(221)

            李延年歌原文: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歌翻譯及注釋翻譯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墻垣失守;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

            兩漢

            明月何皎皎 佚名

            閱讀(220)

            明月何皎皎原文: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明月何皎皎翻譯及注釋翻譯明月如此皎潔,照亮了我的床幃;我憂愁得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內徘徊;客居在外雖然有

            兩漢

            涉江采芙蓉 佚名

            閱讀(243)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涉江采芙蓉翻譯及注釋翻譯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

            兩漢

            張衡傳 范曄

            閱讀(225)

            張衡傳原文: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

            兩漢

            蒿里行 曹操

            閱讀(227)

            蒿里行原文: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翻譯及注釋翻譯關東的仗義之

            兩漢

            屈原列傳 司馬遷

            閱讀(253)

            屈原列傳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

            兩漢

            晏子使楚 劉向

            閱讀(244)

            晏子使楚原文:一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

            兩漢

            鴻門宴 司馬遷

            閱讀(258)

            鴻門宴原文: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

            兩漢

            陳涉世家 司馬遷

            閱讀(215)

            陳涉世家原文: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先秦

            采薇(節選) 佚名

            閱讀(195)

            采薇(節選)原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悲傷,莫知我哀!采薇(節選)翻譯及注釋翻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

            先秦

            逍遙游(節選) 莊周

            閱讀(210)

            逍遙游(節選)原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

            詩詞

            詩經采薇節選

            閱讀(259)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詩經采薇節選,內容包括《詩經·采薇》(節選)的意思,詩經采薇節選,詩經·采薇(節選)。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剛才長出來。 說回家啊說回家, 一年又快過去了。 沒有妻室沒有家, 都是因為玁狁故。 沒有空閑安定下, 都是因為

            詩詞

            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描寫豐收的詩句

            閱讀(390)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描寫豐收的詩句,內容包括形容大豐收的成語,形容大豐收的成語,描寫豐收的四字詞語。形容大豐收的成語:盈車嘉穗、五谷豐登、穰穰滿家、碩果累累、麥穗兩歧盈車嘉穗讀音:yǐng chē jiā suì釋義:稻重長得茁

            詩詞

            關于心靈的詩句節選

            閱讀(22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關于心靈的詩句節選,內容包括關于心靈美的詩句,關于心靈的詩句,有關心靈的詩詞。春風在我們盼望黎明的時候吹來了五月的春風她送來了春光明媚的早晨掃去了冷落蕭條的寒冬此時此刻祖國大地的一草一木多么需求你溫柔的愛撫遭

            詩詞

            唐詩素描節選

            閱讀(344)

            本文主要為您介紹唐詩素描節選,內容包括《唐詩素描(節選)》中是根據哪三首古詩改寫的,唐詩素描完整的,唐詩素描摘抄賞析,賞析要求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去賞析。《蝶戀花》: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

            <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5.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东京热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