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對柳永的評價有哪些?
夏敬觀: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吳熊和:在北宋重聲樂的時代氣氛中,光靠歌詞是難以傳之遐邇、雅俗共zd賞的。(柳永詞)是得力于新聲,即大量新興曲調的。
鄭文焯:(柳永詞)高渾處不減清真,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內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
擴展資料: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
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容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柳永
文學家對柳永的評價
黃裳: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
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咸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
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于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張端義:自宣政間,周美成、柳耆卿輩出,自制樂章。②項平齋所訓“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扣其所云,杜詩柳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說。
晁無咎: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蘇軾: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胡寅: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柳奢卿后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復加。陳振孫:其(柳永)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葉夢得: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
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陳師道:(柳永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
王灼:(柳永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擴展資料: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柳永 (北宋著名詞人)。
對柳永的評價.看法(100字左右)
柳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跡了,流連于市井,卻又恰好與勾欄女流成飛,造就了柳永作詞的特殊風格,歷史沒有記住柳永,卻記住了他的作品。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對柳永不同尋常的人生作一個評價的評價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屑與達官貴人相往來,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樓,寄情風月,醉臥花叢,憐香惜玉,直把群妓當倩娘……他是最風流卻又最坎坷的一代詞壇高手。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所以有許多人對他倍加推崇。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沉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死時靠歌妓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亦稱為“群妓合金葬柳七”。 所以又有不少人對柳永的品格大有微詞。
柳永為什么叫柳三變 后世對柳永的評價如何
柳永是我國北宋史上杰出的婉約派詩人代表,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宦世家,其父親柳宜去世很早,所以柳永從小便跟隨母親、私塾先生學習詩詞,并且才氣外漏,在當時小有名聲。
柳三變
柳宜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柳三復、柳三接和柳三變,柳三變就是柳永,柳三變字景莊。后柳永自己改名為柳永,連自己的字也改了,改為耆卿。當時柳氏三兄弟的名聲很大,被稱為“柳氏三絕”。
柳永的仕途之路很是坎坷,四次科舉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開恩科,對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寬了要求,柳永才及第。當時柳永已經年過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悅,被授睦洲團練推官。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時候路過蘇州,并前去拜訪了在蘇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后深受當地知府呂蔚的賞識,呂蔚向上舉薦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狀”給駁回了,此后柳永就一直被調來調去,并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于沒有親人,窮困潦倒,柳永死后,是和他交好的青樓女子湊錢埋葬了他。
雖然柳永一身坎坷,但是也正是這坎坷的經歷造就了柳永在詩詞上的成就,柳永的詞很多都體現著他一生宦游浮沉的經歷。柳永還用大量的詩詞描寫了平民女子的心聲,他大眾化、平民化的詩詞特點,將詞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柳永是第一個對宋詞進行改革的詞人,這對后來詞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后世對柳永的評價如何
柳永是中國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對于中國宋詞的繁華有著突出的貢獻。他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他的詞雖以婉約為主,但他是對意象的建構,意境的把握,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斟酌都有著較為明確的走向,且不拘一格。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葉佳穎對北宋柳永的評價,他人對柳永的評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