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詞雅俗結合的特色
北宋詞至柳永而一變。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也是真正開啟宋詞天地的重要詞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連坊曲,采納市井新聲,為文人詞作輸入新鮮血液,并自覺地以市民情調取代貴族情調,變“雅”為“俗”,從而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情趣,在詞中開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 第一,在描寫男歡女愛的傳統題材時,柳詞從達官顯宦的峻臺重閣轉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樓,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這類詞作有的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潑辣的愛情意識,有的表現了慘遭遺棄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有的抒寫了處于社會下層的伶工樂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時代氣息。
第二,工于羈旅行役,他把這些本來多入于詩的言志抒情內容一并移入詞中,用來描寫江湖流落的索寞,抒發別離相思的況味,此類作品達到了比較完美的藝術境界。 第三,展現了北宋承平之世繁華富庶的都市生活與多彩多姿的市井風情,這在柳永之前的詞作中是不曾見過的。
(2)、發展了詞的長調體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間原有的曲調,或把小令擴展為慢詞,或舊曲新翻,或自創新調,使慢詞的曲牌大為豐富,詞的體式至此相當完備,這樣就增加了詞的表現容量,擴大了詞的表現能力。長調蔚然成為一代風氣,倡導之功不能不歸于柳永。
(3)、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賦的作法移植于詞,創造了鋪敘展衍、恣意渲染的藝術手法,寫景狀物備足無余,敘事抒情淋漓盡致;與鋪敘相配合,他還長于白描,不加藻飾而又生動傳神;此外,構思細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層次分明也是柳詞的重要藝術特征。 (4)、革新了詞的語言表達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麗的語言寫傳統的雅詞,但他貢獻最大的卻是使用極其生動、淺近的語言寫出的俚詞。
他一掃晚唐五代詞人的雕琢習氣,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語、口語入詞,以通俗流利的語言取代雅致綺麗的修辭。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詞才具備了和傳統雅詞分庭抗禮的資格。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柳永對后來詞人沾溉甚深,許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詞不僅促進了宋代俗文學的發展,也為金元曲子開啟了先河,以至有人稱他為“曲祖”。 柳永原名三變,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權多.許多篇章用美女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游仙、詠史、詠物等題材。
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并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
他的詞法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 他的詞不僅流傳極廣,對后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柳永原名三變,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權多.許多篇章用美女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游仙、詠史、詠物等題材。
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并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
他的詞法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 他的詞不僅流傳極廣,對后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柳永詞具有什么樣的藝術特點?
1、多用長調。
五代到宋初,詞人創作以小令為主,而柳永大量創作慢詞,并且自己作曲填詞,所謂“奉旨填詞柳三變”。這讓他成為詞發展史上承前啟后的人物,開啟了北宋、南宋的李清照婉約、蘇辛豪放詞的豐富內容。
2、多使用民間俚語。詞作中常見日常口語和俚語。
諸如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誰”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消得”等,柳永詞都反復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像是直接與人對話、訴說,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以致當時“凡有井水飲處,能歌柳詞”。
3、擴大了詞的內容。男女愛情、羈旅愁思、下層百姓的生活、北宋都市的繁華和市井生活等等,都是柳詞表現的內容。
而在此前詞作不過是詩余,多數表達的不過是男女愁思而已。
對柳永俗詞的評價有哪些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
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后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眾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
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眾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常混跡于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相當了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
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于接受的表現方式,著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柳永詞的藝術成就
柳永生卒年不詳,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縣)人,世稱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稱柳七。
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許。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節物風光,另有游仙、詠史、詠物等題材。
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并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樂美。
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后世影響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 1 慢詞的發展與詞調的豐富 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
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
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 小令的體制短小,一首多則五六十字,少則二三十字,容量有限。
而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
慢詞篇幅體制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
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
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后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后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沖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2 市民情調的表現與俚俗語言的運用 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后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眾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眾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常混跡于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相當了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于接受的表現方式,著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在其他文人詞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的愛情的渴望。試比較: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水長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
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
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
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波》) 這兩首詞都是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
然而晏詞含蓄,柳詞坦率。柳永此詞因直接表現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與傳統的禮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責難。
柳永另一首《錦堂春》(墜髻慵梳)所寫的市民女子,更是對負約不歸的郎君既埋怨,又數落,并且設想等他回來時該如何軟硬兼施地懲治他,以使他今后,不敢再造次。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眾的審美趣味。
其次是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
且看其《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系。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
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始終。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 空只恁,厭厭地。
無人處。
有人知道柳永詞在過程中的變革和特點嗎
一.柳詞在形式上的革新 柳永在詞史上的一個貢獻就是開慢詞之先河。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慢詞,并首創了很多詞調,為宋詞的發展和后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詞調由短變長,也是反映社會生活的需要。
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并進。慢詞篇幅體制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拓寬了詞的題材范圍。
慢詞曲折多變的音樂節奏也適合表現更為復雜的生活內容,更有助于詞人直抒胸臆,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柳永還自創了不少的詞調。
柳永之所以要創制新調,目的就是為了把流行在民間的“新聲”通過歌詞的創作推廣,并且通過文字使它固定下來。他現存的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個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的。“詞至柳永,體制始備”。
二.柳詞在藝術上的革新 詞的形式和內容的革新,要求詞人在藝術上的表現手法亦應作相應的變革。柳詞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了上述的重大突破,自然會在藝術表現手法方面有所企及,甚至是革新。
以下即是筆者對柳詞藝術手法革新的探討。 (一)用語俗白化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
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煉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二)鋪敘與白描手法之運用 柳永為適應慢詞長調體式的需要和市民大眾欣賞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適宜于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征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于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
綜上所述,柳永詞作在題材內容上的革新,開拓了詞的領域,引進了新的題材;其次是藝術形式的革新,長調的大量創作,語言上的通俗曉暢,鋪敘和白描的手法,通俗化、自我化的革新等等,使柳永詞不管是內容上,還是形式和藝術上都獨具風格,別開生面。摘錄于《論柳永詞在形式與藝術上的革新》作者 : 朱志祥 吳寧受字數限制,供參考。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柳永詞審美趣味通俗化表現,柳永詞雅俗結合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