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和郭主簿·其二 陶淵明

            和郭主簿·其二原文: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和郭主簿·其二注釋

            ①清涼素秋節:漸進涼秋節氣
            ②肅景:當作夙景。早晨景象
            ③陵岑:高嶺
            ④開林耀:當作耀林開。與冠巖列對文。江淹《雜詩》:“時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嶺。”與此句法同
            ⑤卓:獨立的樣子
            ⑥幽人:高隱之士
            ⑦撫爾訣:撫,持,把握。爾,指松菊。訣,秘訣,要道。是說過去的隱士千百年來都把握著松菊傲霜之道。陶以松菊自勵節操。
            ⑧檢素:書信。展,開書信。檢素不獲展,謂未能展閱對方書信。方東樹《昭昧詹言》:“言不通訊問也。”陶注釋為自檢平素,有懷莫展,亦通。

            和郭主簿·其二鑒賞

            《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寫秋色。寫秋色而能獨辟溪徑,一反前人肅殺凄涼的悲秋傳統,卻贊賞它的清澈秀雅、燦爛奇絕,乃是此詩具有開創性的一大特征。古詩賦中,寫秋景肅殺悲涼,以宋玉《九辯》首肇其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往后秋景與悲愁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漢武帝的《秋風辭》、漢代《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曹丕的《燕歌行》、禰衡的《鸚鵡賦》、曹植的《贈丁儀》、《贈白馬王彪》、《幽思賦》、王粲的《登樓賦》、阮籍《詠懷·開秋兆涼氣》、潘岳的《秋興賦》、張協的《雜詩·秋夜涼風起》等等,或觸秋色而生悲感,或借秋景以抒愁懷,大抵皆未跳出宋玉悲秋的窠臼。而陶淵明此詩的秋景卻與眾迥異,別開生面。首句不寫秋景,卻寫春雨之多,說今春調合的雨水(和澤)不斷,遍及了整個春季三月。這一方面是《詩經》中“興”的手法的繼承,另一方面又把多雨的春和肅爽的秋作一對比,令人覺得下文描繪的清秀奇絕的秋色,大有勝過春光之意。往下即具體寫秋景的清涼素雅:露水凝結為一片潔白的霜華,天空中沒有一絲陰霾的霧氣(游氛),因而益覺天高氣爽,格外清新澄澈。遠望起伏的山陵高崗,群峰飛逸高聳,無不挺秀奇絕;近看林中滿地盛開的菊花,燦爛耀眼,幽香四溢;山巖之上蒼翠的青松,排列成行,巍然挺立。凜冽的秋氣使百卉紛謝凋零,然而菊花卻迎霜怒放,獨呈異采;肅殺的秋風使萬木搖落變衰,唯有蒼松卻經寒彌茂,青翠長在。難怪詩人要情不自禁地懷想這松菊堅貞秀美的英姿,贊嘆其卓爾不群的風貌,譽之為霜下之杰了。

            善于在景物的寫實中兼用比興象征手法,寄寓強烈的主體情感,是此詩的又一顯著特征。詩人對菊舉杯飲酒(銜觴),由逸峰的奇絕,松菊的貞秀,自然聯想、懷念起那些與逸峰、松菊頗相類似的孤高傲世、守節自厲的古代高人隱士(幽人),他們千百年來一直堅持著(撫)松菊(爾)那種傲然特立的秘訣要道,其高風亮節真是可欽可敬。這里,贊美企慕“幽人”的節操,也寓有詩人內在品格的自喻和自厲。然而這只是詩人內心世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卻是“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擬古》之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之五);“或大濟于蒼生”(《感士不遇賦》)的宏圖壯志。《雜詩》之二已作于五十歲左右,但仍感嘆:“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晚年所作《讀山海經》中,還義憤填膺地大呼:“明明上天鑒,為惡不可履。”贊揚“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詠荊軻》中又歌頌:“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這一切都說明詩人終其一生,也未忘情現實;在向往“幽人”隱逸的同時,內心始終潛藏著一股壯志未酬而悲憤不平的激流。這種出處行藏的矛盾心情,反映在此詩中,便逼出結尾二句:詩人檢查平素有志而不獲施展,在清秋明月之下,也不由得老是厭厭無緒了。

            由此可見,寫秋景的清涼澄澈,象征著幽人和詩人清廉純潔的品質;寫陵岑逸峰的奇絕,象征著詩人和幽人傲岸不屈的精神;寫芳菊、青松的貞秀,象征著幽人和詩人卓異于流俗的節操。從外在聯系看,以秋景起興懷念幽人,又從幽人而反省自身,完全順理成章;從內在聯系看,露凝、景澈、陵岑、逸峰、芳菊、青松等意象,又無不象征著“幽人”的種種品質節操,無不寄寓著詩人審美的主體意識,真是物我融一,妙合無痕。而在幽人的精神品質中,又體現了詩人的精神品質;但“有懷莫展”之嘆,又與那種渾身靜穆的“幽人”不同。

            以松菊為喻寫人或以松菊為象狀景,前人早已有之。《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這只是單純取喻說理。屈原《離騷》有“夕餐秋菊之落英”,雖有象征,但只是抒情中的想像借喻,并非景物寫實。曹植《洛神賦》中“榮耀秋菊,華茂春松。”是用菊松喻洛神的容光煥發,所比僅在外貌而非內在品質,且仍非寫實景。左思《招隱》有“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是化用《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紉秋蘭以為佩”二句,性質亦同。其《詠史·郁郁澗底松》中喻寒門才士受抑,亦非寫實。至于鐘會、孫楚的《菊花賦》雖是寫景,卻并無深刻的象征意義。真正把景物寫實與比興象征自然巧妙地融為一體的,當自淵明始。蘇軾評陶云:“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選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冷齋詩話》引)讀這首詩,深知蘇評確非溢美。

            轉載請注明出處詩詞大全 » 和郭主簿·其二 陶淵明

            魏晉

            孟冬篇 曹植

            閱讀(338)

            孟冬篇原文:孟冬十月。陰氣厲清。武官誡田。講旅統兵。元龜襲吉。元光著明。蚩尤蹕路。風弭雨停。乘輿啟行。鸞鳴幽軋。虎賁采騎。飛象珥鹖。鐘鼓鏗鏘。簫管嘈喝。萬騎齊鑣。千乘等蓋。夷山填谷。平林滌藪。張羅萬里。盡其飛走。趯趯狡兔

            魏晉

            七哀詩三首·其三 王粲

            閱讀(333)

            七哀詩三首·其三原文: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七哀詩三首·其三翻譯及

            魏晉

            重贈盧諶 劉琨

            閱讀(291)

            重贈盧諶原文: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誰云圣達節,知命故不憂。宣尼悲獲麟,西

            魏晉

            怨歌行 曹植

            閱讀(312)

            怨歌行原文: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公佐成王,金滕功不刊。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開金滕,感悟求其端。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吾欲竟此曲

            魏晉

            野田黃雀行 曹植

            閱讀(325)

            野田黃雀行原文: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野田黃雀行翻譯及注釋翻譯高高的樹木不幸時常受到狂風的吹襲,平靜的海面被吹得不

            魏晉

            薤露 曹植

            閱讀(329)

            薤露原文: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愿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麟。蟲獸猶知德,何況于士人。孔氏刪詩書,王業粲已分。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薤露翻譯及注釋翻譯  天地永恒存在

            魏晉

            運命論 李康

            閱讀(279)

            運命論原文: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故運之將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唱之而必和,謀之而必從,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讒構不能離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

            魏晉

            贈秀才入軍 嵇康

            閱讀(323)

            贈秀才入軍原文: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鴛鴦于飛,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頸振翼,容與清流。咀嚼蘭蕙,俛仰優游。泳彼長川,言息其滸。陟彼高岡,言刈其楚。嗟我征邁,獨行踽踽。仰彼凱

            魏晉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陶淵明

            閱讀(318)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原文: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時來茍冥會,宛轡憩通衢。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余。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

            魏晉

            送應氏二首 曹植

            閱讀(323)

            送應氏二首原文:其一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其二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魏晉

            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

            閱讀(358)

            與山巨源絕交書原文: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閑聞足下遷,惕然不

            魏晉

            桃花源詩 陶淵明

            閱讀(331)

            桃花源詩原文: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草榮識節和

            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阮籍

            閱讀(305)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孔圣臨長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詠懷八十二首·其

            魏晉

            門有萬里客行 曹植

            閱讀(310)

            門有萬里客行原文:門有萬里客,問君何鄉人。褰裳起從之,果得心所親。挽裳對我泣,太息前自陳。本是朔方士,今為吳越民。行行將復行,去去適西秦。門有萬里客行翻譯及注釋翻譯  門前有客人從遠方萬里而來,問我是哪里人。我提起衣服去尋訪,果然找見

            魏晉

            停云 陶淵明

            閱讀(300)

            停云原文:停云,思親友也。罇湛新醪,園列初榮,愿言不從,嘆息彌襟。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停云靄靄,時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閑飲東窗。愿言懷人,舟車靡從。東園之樹,枝條載榮。

            魏晉

            擬挽歌辭三首 陶淵明

            閱讀(320)

            擬挽歌辭三首原文: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肴案盈我前

            魏晉

            自祭文 陶淵明

            閱讀(316)

            自祭文原文:歲惟丁卯,律中無射。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于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薦以清酌。候顏已冥,聆音愈漠。嗚呼哀哉!茫茫大塊,悠悠高旻,是生萬物,余得為人。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

            魏晉

            飲酒·幽蘭生前庭 陶淵明

            閱讀(305)

            飲酒·幽蘭生前庭原文: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飲酒·幽蘭生前庭翻譯及注釋翻譯幽蘭生長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風。清風輕快習習至,雜草香蘭自分明。前行迷失我舊途,順應自

            魏晉

            酬劉柴桑 陶淵明

            閱讀(310)

            酬劉柴桑原文: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養南疇。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游。酬劉柴桑翻譯及注釋孟二冬翻譯隱居偏遠少應酬,常忘四季何節候。空曠庭院多落葉,悲慨方知已至秋。北窗之下葵

            魏晉

            閑情賦 陶淵明

            閱讀(298)

            閑情賦原文: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

            魏晉

            移居二首 陶淵明

            閱讀(238)

            移居二首原文: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

            魏晉

            讀山海經·其一 陶淵明

            閱讀(248)

            讀山海經·其一原文: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讀山海

            <em id="r81i8"><label id="r81i8"><nav id="r81i8"></nav></label></em>
          5. <em id="r81i8"></em>
            <em id="r81i8"><ol id="r81i8"><nav id="r81i8"></nav></ol></em>
            1. <button id="r81i8"></button>

                  1. <div id="r81i8"></div>
                  2. <div id="r81i8"></div>

                  3. <button id="r81i8"><label id="r81i8"></label></button>
                  4. 东京热 下载